近年来,扬中市检察院紧紧依托“知心姐姐”团队,切实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着力打造三个基地,组建三支专业队伍,创新三阶段机制,引入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全面构建未成年人社会化帮教体系,有力维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13年以来,接受帮教的28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该院帮教工作获得上级充分肯定,先后获评“江苏省成长护航使者”“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镇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首批法治镇江建设优秀实践案例提名奖”等荣誉10余项,相关经验做法被《检察日报》《江苏法治报》《镇江日报》等媒体刊载推广。
一、建设三个基地,打造职能清晰的帮教场所
一是设立“知心姐姐”工作室,着力强化法治教育。2013年,该院“知心姐姐”工作室正式成立,主要负责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如工作室中间摆放圆桌,用于举行不起诉宣告仪式,由涉罪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帮教小组成员、辩护人等到场共同开展教育;配备投影仪,用于播放法治教育微电影、PPT;放置法治教育宣传展板,营造学法氛围;墙面设有爱心留言板和照片墙,帮教期满的涉罪未成年人均可写下人生感悟,帮教过程中的感人瞬间也在照片墙展示。
二是设立“心海护航”工作室,着力强化心理疏导。为强化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工作,该院依托扬中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与扬中市文明办共建“心海护航”工作室。该工作室设有心理测量室,借助专业测量软件,对涉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及心理健康等进行全面描述;设有沙盘治疗室,通过沙盘唤起童心,让涉罪未成年人找到心灵回归的途径;设有情绪宣泄室,让涉罪未成年人在可控程度内将心中不快,用适当方法表达出来,释放不良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三是设立“青春护航”工作室,着力培养社会技能。帮教本身只是过程,使涉罪未成年人改掉不良习惯,掌握合法谋生技能,顺利回归社会才是目的。为此,扬中市检察院与新扬社区合作成立“青春护航”工作室,设立图书室、微机室、健身房,为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提供场所;发挥社区就业服务站职能,与人才市场建立协作机制,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培训;发挥社区志愿者站的职能,带领涉罪未成年人参与公益活动。
二、组建三支队伍,打造专业化的帮教团队
一是分组管理,成立“知心姐姐”帮教矫治小组。根据业务专长,将“知心姐姐”团队划分成案件办理、法律宣讲、帮教矫治三个专业小组,明确由帮教矫治小组负责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为有效提升帮教质效,专门对帮教矫治小组成员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帮教能力;每月组织研讨,对帮教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凝聚集体智慧解决棘手问题;每年开展优秀帮教记录评比,激励“知心姐姐”帮教人员自觉提升帮教水平。
二是整合资源,组建“心理咨询师”帮教团队。从扬中市成长指导中心200多名心理咨询师中挑选20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组建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帮教团队,并对该团队成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逐案签订保密协议。工作中,“知心姐姐”团队帮教小组主动加强与该团队的交流,共享帮教经验;共同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未成年人心理特点、教育引导方法以及青少年不良心理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等,切实增强帮教工作针对性。
三是面向社会,组建“青年导师”帮教团队。通过资格审查、面试考核等程序,聘任12名文化水平较高、职业素养较好、具有法律常识的青年志愿者担任“青年导师”,参与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为保障该项顺利开展,专门制定出台《扬中市人民检察院关于青年导师参与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的实施意见》,细化青年导师的任职条件、选任流程、工作职责、考核办法,并组织“青年导师”帮教团队赴江苏省未成年人管教所参观交流,赴上海市嘉定区学习全国示范村太平村的新小村民成长之家的帮教模式。
三、设立三个阶段,打造递进式帮教机制。
一是开展学法懂法教育,预防再犯罪。“知心姐姐”团队通过办案和调研发现,大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直接原因是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在第一阶段,主要由“知心姐姐”帮教团队成员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一对一法治教育,要求帮教对象每周到“知心姐姐”工作室学习一次。“知心姐姐”通过播放《迷失的夏天》等法治微电影,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要求帮教对象结合自身犯罪原因谈感想,并向他们赠送自编的法治教材和案例集,要求他们在家自学、做好读书笔记,促其知法懂法守法,预防再次误入歧途。
二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修复性格缺陷。引入“心理咨询师”帮教团队参与帮教,针对帮教对象的性格缺陷,制定“三步走”矫正方案,组织帮教对象观看《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视频,开展感恩教育;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导,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开展亲子团体辅导,在活动中化解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如对涉罪未成年人陈宇(化名)开展帮教时,心理咨询师发现陈宇性格孤僻,主要原因在于其父亲性格暴躁,经常实施棍棒教育。“知心姐姐”和心理咨询师多次与其父沟通家庭教育方式,并安排父子俩一起参加“一双球鞋的暴走”公益活动。暴走中,陈宇看到父亲体力不支,主动送上水和面包,父子同心一起走到终点,最终父子也冰释前嫌。
三是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知心姐姐”与青年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行为典范和人生导向。如通过家庭走访,了解涉罪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原因和心路历程;围绕学业成就、同辈关系、生活技能、守法行为、整体自尊提升等话题,与涉罪未成年人进行会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带领涉罪未成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社区活动,培养其社会化人格;带领涉罪未成年人参加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了解涉罪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就业意向,帮助其联系专业技能培训学校、企业等单位进行技能培训,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