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言传身教是家风之本
2018-02-28 21:10:00  来源:

    来源:检察日报

    ■人物简介:王跃文,著名作家,现担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苍黄》《大清相国》等,其中篇小说《漫水》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关于家风家训的传承,从古到今其实没有本质的变化。

  在写《大清相国》的时候,我着力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清朝大臣群像。陈廷敬是三百多年前清康熙王朝的一个重臣,在朝为官半个世纪,做过吏、户、刑、工四部尚书,最后做到文渊阁大学士。他能够取得这份成就,与他的家风家教有着极大的关系。

  康熙四年,陈廷敬回籍省亲完毕,返京之日母亲耳提面命,谆谆告诫他,“汝往哉!吾为汝娶妇嫁女,治装具给资斧焉,慎毋爱官家一钱”(你去吧,我替你娶儿媳嫁女儿,盘缠及置办官服的钱都从家里拿,不许贪官家一分钱)。陈廷敬一辈子清廉,老年之时,回忆过去,写下两句诗,“不负当年过庭语,先公曾许是清官”。可见,其母亲的教诲对他为官之道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在陈廷敬传下来的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以此告诫陈家子弟要耐得住清贫才能去求官。乾隆帝曾赠给陈家一副对联,“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正因为陈家家风清廉刚正如此,才能够做到一门三十八位官员,没有一个贪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社会形态和家庭关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那些传承百年的大家族日渐凋敝、门庭散落,瓦解为一个个小家庭。这种变化不应影响家风家训的传承,因为但凡是能够流传下来的优良家风家训,比如颜氏家训、曾子家训,既有社会情怀,也讲求个人修养,更讲整个家庭的和睦相处,这些也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而且现代人在继承前人流传下来的优秀家风家训的前提下,胸怀应该更加开阔,在注重个人健康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属性,顺应时代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社会随着小家庭的独立,大家族文化的教化作用也在逐渐弱化。从这点来说,每个原生家庭的家风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特别是父母,一定要做好子女的表率,让优良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

  我的母亲和奶奶都是极其平凡、质朴的女性。母亲是个豁达的人,在早年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她凭借一己柔弱之躯,扛起整个家庭重担,她的坚强与智慧就深深影响了我。奶奶没什么文化,却十分重视读书和教育,她一直对子女们强调,身上的钱财可以被人轻而易举地抢去,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文化是谁都抢不去的。正是受到这样的言传身教,我才会从小到大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保持对知识和学问的不懈追求。

  在研究家风家训的传承时,一些西方家训对我很有启发。这些家训概括起来脉络非常明晰,一般就那么几条,一要做什么,二要做什么,三不能做什么。这值得我们借鉴,即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应当做到具体、明确,不要讲空泛的大道理。比如我家,有一条就是不准孩子向别人借钱。在立此家规的时候,我对儿子说:“假如你在学校里没有生活费了,你就直接跟我们说,我们一定会尽快打钱给你,但你宁可饿一顿,也不要问同学借钱。”之所以说出这番话,是因为我希望儿子作为一个男人,在金钱上可以豪爽大度,但绝不能随便挥霍。要求越具体、越明确,孩子接受起来就越容易,也更易铭记和实践。

  此外,在当代社会,即便网络发达、资讯丰富,每个家庭仍应当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孩子从小爱读书、读好书。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要让孩子带有功利性目的去读书,而是应该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

  从古到今,优良的家风家训都是先辈留给后辈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家风家训的传承其实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最根本的永远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重视家风家训,并不只是中国的传统,其实全人类无论哪个国家、民族,从根本上讲,都是重视家风家训的,并且也应该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只有家风家训传承好了,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才会好。

  (任灿整理,未经作者同意,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张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