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而去”与“转捕”
2017-11-16 17:12:00  来源:

   看到这个题目,你脑中会浮现出问号,而我的脑中却闪出这样的画面: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丫头,带着几分兴奋,揣着几分紧张,踏进了京口区人民检察院的大门。

  那是1989年的秋天,她刚刚被任命为助理检察员,成为一名公诉人,于是她就有了公诉生涯的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卷宗、第一次制作笔录、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而最难忘的第一次就是制作起诉书。她一边回忆着大学里学过的起诉书的格式,一边仔细研究着案情,认认真真地打了草稿,反反复复地推敲修改,终于定稿,工工整整誊抄了一遍,满怀自信地送到科长面前。科长笑眯眯地接过起诉书,瞟了几眼,拿起笔,刷刷地杠起来。她的心一沉,喜悦一扫而光。科长抬起头,说:“你的起诉书写的很生动嘛,‘被告人扬长而去’之类的描写怎么能出现在起诉书中的呢?你自己想想为什么起诉书中不能用形容词。”看着被划掉的那些形容词,她才切切实实地明白了公诉人应有的品质——客观公正。 

  “扬长而去”事件之后,她更加努力了,起诉书再送到科长面前时常常是一遍通过了。然而那天,科长看过她写的起诉书之后却对她说:“你还会生造词语嘛,我先不告诉你,你自己去找。”那是个简单的故意伤害案,事实很清楚,证据也很充分,起诉书只有不长的两页纸。她逐字逐句,从头到尾,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也记不清了,可就是找不出科长所说的那个“生词”。实在没办法,她只好请科里的其他年轻人帮她看,结果一群年轻人研究了半天,依然没有答案。捏着已经卷边的起诉书,她又站到了科长面前,低着头,一脸羞愧。科长拿过起诉书,用笔圈出了一个词——“转捕”。啊!竟然是这个词,这个平常大家讨论案件时常说的一个词怎么会有错。看着她惊讶的表情,科长不紧不慢地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经某某检察院批准逮捕,由某某公安局执行逮捕’ , 起诉书中不能用口语,先不告诉你,让你自己找,就是要让你一辈子都记住,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看到这,你一定明白了,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小丫头就是我,只是时间已经过去20多年了,早已告别了青春的稚嫩,不过依然是一名公诉人。 

  忙忙碌碌中,偶尔回忆起过去,却发现:公诉工作的繁杂与琐碎,办理大案要案的压力与辛苦,获得全省优秀公诉人、检察业务专门人才的喜悦与自豪……这些事都如雨中的玻璃,渐渐模糊了。而记忆的屏幕中却常常闪现出“扬长而去”与“转捕”这两个词,还有那位领我进门严格要求我的老科长—— 袁承亮,他们时时提醒我要履行检察官的职责,努力捍卫法律的客观与严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编辑:张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