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法制报
2016年,广西某技校在校生陈俊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查封了,不但存在里面的2000元取不出来,就连助学金账户上的1500元也被冻结,自己更是被列入了诚信黑名单,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源于千里之外江苏句容的一笔汇款。
一字之差,两万元货款飞到千里之外
款项汇出后,胡现义电话联系陈俊求证汇款是否到账。当得知陈俊并未收到汇款后,胡现义立即电话向银行反映情况,经银行查证该卡为广西人陈俊明所办,并非陈俊所有。随即,胡现义向附近派出所报警,并将汇出的2万元冻结。公安机关同时还发现,该卡因涉嫌诈骗已被其他地区公安机关冻结。
钱暂时冻结了,但还在别人卡里,怎么才能把钱拿回来呢?经咨询他人,2016年1月4日,胡现义向句容市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令“陈俊明”退还误转入其银行卡的2万元。
证件遗失,名下出现涉案银行卡
法院受理此案后,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在校大学生陈俊明接到法院传票,要求其出庭应诉。自己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广西,也未曾收到过这笔钱,陈俊明认为肯定是法院搞错了,因此并未理会。此后不久,陈俊明收到一封判决书,判决陈俊明构成不当得利,要求他将两万元返还给原告胡现义。这下陈俊明心里犯了嘀咕,但由于当时忙于考试复习,很快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时间不长,麻烦又来了!判决生效后,胡现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依法冻结了陈俊明的银行卡和助学金账户,并将其列入诚信黑名单。得知这一消息,陈俊明急了,他出生自广西农村,家境不好,银行卡和助学金被冻结后,基本生活来源也失去了。更让他着急的是,眼下正面临毕业就业的关键时刻,自己的个人信息却被列入了诚信黑名单!
陈俊明立刻到银行咨询情况。这一查,却着实让陈俊明吓了一跳!自己的名下居然有5张在陕西申请办理的银行卡。而他却从未去过陕西。
“你有没有丢过身份证?”银行工作人员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陈俊明回想起,在2015年4月25日,自己曾在学校门口遗失了身份证。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4月27日,陈俊明在《广西日报》登报公告遗失身份证的声明,并补办了身份证。本以为这样就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却没料想,如今还是生出了事端。
为查明事情的真相,陈俊明赶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分理处,查到有人用自己遗失的身份证复印件在这里办理了3张银行卡,但存根上的签名根本不是自己的笔迹。
提取到这些证据,陈俊明立刻向法院申请再审,并将证据提交法院。本以为证据充足,法院会采纳他意见,撤销判决。但法院审查后却认为,现有证据不能证明涉案银行卡的办卡人不是陈俊明本人,不足以推翻原判。
至此,案件又回到原点,陈俊明陷入烦恼当中。
检察助力,证据收集再审化解烦恼
经向相关部门咨询后,陈俊明得知检察机关有权通过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的方式建议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因此,陈俊明向句容市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2017年3月,句容市检察院正式受理该案后。5月,该院检察官联合镇江市检察院技术鉴定人员远赴陕西,经调查鉴定,3张姓名为“陈俊明”的农业银行借记卡、附卡均系
据此,句容市检察院向句容市人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017年7月3日,经句容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鉴于案件事实清楚,7月14日,原审原告胡现义主动向句容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回起诉,句容市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胡现义撤回起诉,并撤销了判决。
一起因身份证遗失而引发的麻烦,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