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镇江开发区:检察院里的“朱葛亮”
2017-11-05 17:17:00  来源: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朱静波,是一名有近30年“检龄”的“老检察”了。岁月的磨砺,并没有让他满足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相反,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激情,却让他时常迸射出创新的冲动。他先后在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职务犯罪侦防、侦查监督公诉、控告申诉、案件管理等各个业务部门担任过负责人。凡是经他手的工作,都能异彩纷呈。就为这个,同事戏称他是“朱葛亮”。

  “多此一举”催生“阳光观护基地”

  几年前,朱静波还在侦查监督公诉科(该院诉讼监督局的前身)担任科长时,亲自办理了一件未成年人抢劫案。17岁的小黄被以抢劫罪移送审查批捕。因尚未成年,朱静波依法作出不捕决定。一次谈话中,朱静波细心地观察到,小黄一直嬉皮笑脸,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朱静波心中一紧:就这么一放了之,万一再走歧途怎么办?于是,他找来小黄的父母,双方沟通了小黄的思想状况,共同研究帮教方案。“多此一举”换来的是小黄隔三差五就打电话来汇报思想,终未发生朱静波担心的事。

  案件办完了,朱静波的思考却没有结束。他觉得未成年犯在不捕和法院审判之间存在着教育的空当,十分危险。一周后,他拿出了一份名为“未成年犯不捕同步矫正”的制度草案,提出以多种方式对未成年犯实施结对帮教的想法。这一思路得到院领导的认可,后来又促进了2011年该院以涉罪外来人员平等保护和本地未成年犯帮教为宗旨的“阳光观护基地”的建立。如今,这个基地已经接纳观护对象40余名,成为平安综治的一张响亮名片,前来视察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对这一帮教特殊人群的好做法赞叹不已。

  管理案件 照样能够出彩

  2008年初,得知朱静波调到了原检管中心(负责全院各类案件的管理)任主任,同事们都以为到了这样一个注重稳妥的部门,“朱葛亮”肯定要“江郎才尽”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到岗不到一个月,他又搞出了大“动静”。

  当年3月,在一次案件督察中,他发现原侦查监督公诉科办理了一批建筑工地农民工聚众斗殴案件。经过调研,他发现各地均有类似案件发生。心细的朱静波觉得应当给主管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随即,他借鉴其他业务部门制作检察建议的做法,类比搞出了“案管建议”。在第一份建议书里,他认真分析了斗殴原因,就建立农民工教育、管理、引导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新区党工委领导阅后十分重视,并专门作出肯定性的批示。三个月后,开发区检察院推行案管建议,服务社会发展的做法,被《检察日报》“亮点”栏目报道,朱静波又一次在院里成了“名人”。

  “巧思妙想” 铸造“反腐利器”

  2012年初,开发区检察院集“廉政警示、党性道德、法律素养”教育功能于一身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新平台----文化教育基地建成并对外开放了。

  此时,已在职务犯罪侦防局工作的朱静波闲不住又在想,基地采用了先进的“声光电网屏”科技手段,硬件水平一流,如果能在“软件”配备上有所建树,一定能够更加赏心悦目,警示教育功能更强大。心动之后立刻就是行动,在与局干警交流沟通后,他为文化教育基地配备了一套以“看、听、谈、读、写、排”为内容的“六步参观教育法”。按照这个教育法,每一批参观者来基地后,均由检察干警组织其看警示展板和警示片,听警示教育课,发动其谈个人体会,读本院自编宣传资料和法律书籍,主动写廉政承诺,排查个人在廉政建设上的风险源点等,使其自警自省自励。2013年,他又再度为基地开发出了“关键岗位人员进基地话廉政”、“新进机关人员一日学”等特色教育活动,延伸了基地警示教育的覆盖面,提高了基地的亲和力。

  一流的硬件,辅之以一流的参观教育法,吸引了众多单位和党员干部慕名前往、纷至沓来。基地开放三年来,已累计接待省、市领导和各地党员干部参观2万余人次,并进入“省优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行列。

  反腐要惩防并举,除了开动脑筋建好文化教育基地外,朱静波还带领干警们开发出了“多重查询、跟踪查询、打包查询”相结合的“行贿档案立体查询”模式,使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行的行贿档案查询系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大。2013年,他整合近30年的丰富经验,系统归纳出职务犯罪案件“六必查”办案法,使该院查办职务犯罪的效能有了新的提升,有2件分获江苏省反贪优质案件、江苏省反渎十佳精品案件。

  编辑:张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