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是怎样的一群“客”
2017-11-29 17:30:00  来源:

  如今,中国有不少“看客”。此类人等,既不可兴邦,也不会亡国,但却是牛背虱子一般的存在。

  他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看。路边老人跌倒了,他在看;他人遭遇不幸了,他也在看;还有什么交通堵塞、两口子打架、邻里纠纷,东边少了一只鸡,西边丢了一只鸭,都是他热衷光顾的地方。在看中,他幸灾乐祸地说东道西;在看中,他骂政府,骂社会,骂他人。看客们永远都是饶有兴致的,手环抱于胸前,看着、说着,站着、笑着。有时,还愤愤不平叽咕一句:哼,世风日下啊!!

  他先生奉行的原则是:不花钱,不犯法,所以,不看白不看嘛。每每在人群密集喧闹嘈杂的事发地点,他先生就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在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的人墙中打开一道缝隙,左右蠕动灵敏的身体,拼了命地往里挤。一定要看到,这才对得起满头大汗,对得起这一天的光阴。

  这时,他有一副“悲悯”的心怀。常常,为一件弱势者受到伤害的事件唏嘘不已,感叹连连,不过,这副悲悯的心怀是冷漠的。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他只是同情,只是围观,只是拍照,有时还把一些视频上传到网上。对于自己“观赏”到的结果,他先生一般喜欢津津乐道,当成人生的成就或财富,大肆渲染。

  他先生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做人原则。面对邪恶,面对奸佞,他们大都是看热闹的心态。路见不平,他先生不是拔刀相助,他习惯以他人的悲伤作为自己的快乐;以凑热闹,看笑话,来对待周围一切不公正之事。他常常冷眼观看旁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不管好坏,就像看一出与自己无关的戏一样。而关键时刻,别人需要伸手帮忙时,于他倒成了“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少见而又少见。

  他先生还是个时针型的人物,永远看别人的福祸,从来看不到自己的不堪,最喜欢的是哄闹、鼓噪、一哄而上。每遇到事件,带着幸灾乐祸的心态,或观看或猜测或押注当事人该如何应对以及事态如何进一步发展。素质好一点的或许只是看看,素质差一点的可能还要为当事人煽风点火,出谋划策,让事态顺着更加恶化的情势发展,而自己却可以随时抽身出来坐观虎斗。

  因不必承担任何责任,所以,看客们永葆一颗“好奇”之心。只不过,这种好奇的心态有些扭曲。什么麻雀恋爱,公鸡调情,蚂蚁搬家,都是他感兴趣的事情。每遇到张家长李家短王家圆的消息,他都将耳朵伸出八尺长,四处打听,故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副对任何事情异常敏感的顺风耳。而在事发现场,看客们一般脖颈都伸得很长,就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提着……

  看客们的另一大本事是不着急,守得住,等得起,一定要到最后才三三两两散去。虽然这些看客们来自不同地方,素不相识,但只要有一个人开始起哄,其他人就会一窝蜂地誓死跟随,常常让赶来维持秩序的警察们也无可奈何。

  没错,看客们就是一群“客”。他们隐时形迹缥缈,踪影难寻;现时三两个一群、四五个一伙儿。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时还能聚成一大帮子人,迅速就能包围整个现场,不逊于特种部队的速度。

  鲁迅先生说过:“看客”就是“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看客的出现,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还是国民的劣根性在作祟?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拿镜子照一下自己,自己是否就是“看客”中的一员,甚至是帮凶呢?

  (程学武:安徽省作协会员,著有《新三教九流外传》《化学演义》《刀尖上的舞蹈》等,迄今已发表杂文500多篇)

 
  编辑:张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