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夏立红,坚守正义的“民法一本通”
2019-10-12 09:12:00  来源:镇江市人民检察院

  如果在乡村田头看到夏立红,你很难把他和想象中的检察官形象重叠起来。他个子不高,身材单薄,皮肤黝黑,如果穿上便服,头顶草帽,十足就是个农民形象。但你如果和他谈起民法,他一定口若悬河。谈起案件,他一定神采飞扬,他就是这样一个脚踏大地,心怀正义的朴实检察官,接地气,办实事,有担当,有作为。

  紧盯环保,谁破坏就让谁治理!

  2015年8月1日,句容市气温高达39度,地面温度接近60度。毒日头下,太阳烤着皮肤,夏立红步履匆忙,大汗淋漓,他到郭庄镇对一家服装水洗厂污水排放处理情况进行回访。

  “对他处理过之后,感到还是不放心,怕他继续偷排,所以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看一看。”大坝之上,夏立红身着检察制服,爱惜地望着这片水土。

  2015年5月,有人举报水洗厂非法向河道排污。夏立红立即启动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机制,连夜协同环保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查看,找到了排污口和污染源,对环保执法、现场取证等进行了全程监督,并督促环保部门对该企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三个月后,不放心的夏立红又会同环保部门前去检查整改情况。他们顺着沿河大堤仔细查看,在一处草丛旁,夏立红发现了遗留的一截排水管,他立即喊来水洗厂负责人,当场让工人拆掉了排水管。

  “我们不怨夏检察官,人家这么认真,还不是为了环境好。”工厂负责人心服口服。

  此后,夏立红紧盯环保领域。“谁破坏,谁治理!谁污染,谁买单!”

  2018年,在办理李某等人非法采矿案时,认定非法采矿的范围和数量,是此案的关键环节。为此,光鉴定部门,夏立红就跑了足足十几次。一次次的辛苦奔波没有白费,铁证面前,犯罪嫌疑人不得不低头伏法。

  认罪之后,被破坏的环境如何修复?经过协商,被告有了赔偿的意思,又担心出了钱得不到从轻处理。夏立红反复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成调解协议。限期赔偿环境损害修复各类费用298万余元,在省级媒体公开道歉,并通过异地种植方式开展环境替代修复,终结了当地“个人污染政府买单”的现象。

  去年,该案被镇江市政法委评为“十佳精品案件”。

  办完案子,他成了“夏书记”

  “民行工作纷繁复杂,浩如烟海,如果仅是就案办案,就很有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你只有走进乡村田头,走进社区街巷、走进工厂车间,才能真正了解当事人的境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夏立红在唐陵村案子结束后的感言。

  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背倚茅山景区,风景秀美,2008年11月,夏立红接到了群众举报后,到村里调查集体经济受损害的情况。

  问题的症结在合同上。原本年租金收益五六千元的集体资产租给村干部的年租金才一千块钱左右,一包50年。这明显违反合同法,应属无效合同。经过调查取证,句容检察院随即向唐陵村委会发出督促起诉意见书,在检察院的支持下,村委会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夏立红不知道往村里跑了多少趟。好几次都被少数村干部围住,还有人撸起袖子要打他。夏立红不着急不上火,更不畏惧,拿着法律条文当面讲挨个谈。官司没打完,全村人都认识这个瘦瘦的检察官了。

  凡事讲不过理字,最终一名村干部自行解除了合同,另一位村干部被法院判决租赁合同无效,村集体土地至此收回。仅此一项,共帮助村集体挽回损失200余万元。

  作为一名检察官,夏立红的工作到此应该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夏立红想得更长远:“要让村干部官司输了心里还要服气!人人都懂法,这才有利于村里健康发展。”

  在检察院党组的支持下,他带着检察官们下集镇,走田头,巡回法制宣讲,发放联系卡、宣传册。半年不到,他成了唐陵村老百姓口中的“夏顾问”。

  “他对我们村真是扶上马再送一程。”村干部姜建祥说。根据山地多的特点,夏立红建议唐陵村以苗木生产为发展方向,并帮助村里制定了一整套管理、营销制度。这一转向,恰好赶上了苗木产业大发展的潮流。

  短短几年,唐陵村迅速变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苗木种植和批发大村。

  “感谢检察院,给我们派来个好检察官!”书记刘树安说,“我是这里的村书记,在老百姓眼里,夏立红更是我们村的好书记!”

  “民法一本通”曾经无案可办

  从事民行检察工作20多年来,夏立红先后办理民行申诉案件427件,提请抗诉73件,获再审改判或调解67件,息诉214件,促成当事人和解43件……

  一名最基层的检察官,为什么能办出这么多精彩的案子?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

  “他心思都花在了业务上,他接老百姓的地气。”检察长对他赞不绝口。作为一名从事民行业务的检察官,他被同事们叫作“民法一本通”。

  其实夏立红也经历过迷茫。“一开始,老百姓不了解检察院民行工作,尤其是在基层,案源极少,很长时间无人申诉、无案可办,我找不到存在的价值。”

  2000年,一起宅基地纠纷案的成功办理,则彻底改变了他对民行工作的看法,并下决心在民行领域干出一番事业,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一位老教师因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多次处理无果后到检察机关申诉。夏立红审查后,向法院提出口头检察建议并得到采纳。这么一件不起眼的案子,为何对他的触动这么大?

  “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法院已经受理的答复告诉申诉人时,老人当即跪了下来,老人年龄上是我的父辈,我受不了他那一跪。”回想那一刻,夏立红眼框微湿。

  那一跪,让他认识到了工作的意义;那一跪,让他感受到了百姓对公平的期盼。从那一刻起,他全身心地投入和钻研民行事业;从那一刻起,“民心所向,民行所至”成为他树立并坚持至今的工作信条。

  主动援疆,他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2019年4月,夏立红响应省院号召,积极要求参加援疆挂职。

  家人当即反对:“你身体不好,援疆挂职条件艰苦,当地饮食习惯和我们差得又多,1年时间太长,你哪里吃得消!”夏立红只得拿出办案的耐心和决心,一边苦劝家人,一边做起了准备工作。最终他如愿以偿,家人表示支持和理解,挂职检察院也如获至宝,“经验如此丰富的民行检察官,一定能带动我们的检察事业进一步发展。”

  “这会是一段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可以把我们的经验带去,也可以积累更多鲜活的案例,在不同的平台上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2019年5月,夏立红与江苏检察系统其他18名检察干警共同远赴新疆。

  不到一个月,新疆霍城垦区里又见他办案的忙碌身影。之前,尽管我国法律早就对医疗垃圾的处置有相关规定,但由于监管缺位,当地存在多处医疗垃圾随意丢弃甚至和生活垃圾混同处理的现象。医疗垃圾规范化处理工作,在当地仍属空白地带。

  “医疗垃圾里有很多疾病的传染源,处理不好,对当地百姓的健康存在极大的潜在危险!”夏立红当即重视,及时与霍城垦区检察院办案人员一道察看现场,同时指导调查取证、撰写检察建议,敦促当地医疗垃圾规范化处理工作驶上正轨。

  最近一次联系他,他仍身在新疆,公益诉讼事业正干得风生水起。问有什么困难,“想家!”简单直白里是真性情,“不过为了干好工作,一切都能克服!”

  夏立红办公室的书柜中,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一本林少波的《担当》,大红封面,老宋体“担当”二字充满整个画面,下面一排白色黑体字“做一个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人”。这几个字,恰好诠释了夏立红的信仰与追求。

  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夏立红一直在坚守正义的路上。

  编辑:王聪